“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 )
A. 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 B. 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
C.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 D. 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网吧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坐地铁
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车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40年前,中文报刊所载“关于宗教之事,居大半”;而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报刊在内容上多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海军等洋务事宜。该变化反了
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B. 阅读报刊已成为华人生活习惯
C. 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 D. 鸦片战争前华人已有近代报刊
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A. 传统礼俗消失
B. 科学知识普及
C. 平等观念传播
D. 妇女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