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灌溉)工具的改进。 (2)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 阻碍因素: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3)意义: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牛耕图”、“曲辕犁”、“《农书》”得出: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根据材料中“都江堰”、“筒车”得出: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得出: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实行雇佣劳动;根据材料中“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得出:生产分工细密。第二小问“政策因素”,结合所学主要结合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作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中“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等,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如下: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上海

 

查看答案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查看答案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

A. 政权巩固

B. 曲折探索

C. 改革创新

D. 盛世华章

 

查看答案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对策是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 实施一五计划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开展公社化运动

D. 实行改革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