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

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对这种手工业生产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 技术水平始终最高

C.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D. 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D 【解析】 根据材料“……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可以得出其特点是规模经济分工细致。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它是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早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排除;明代中后期以来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B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基本不入市场,处于市场竞争劣势地位,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市斤/市亩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

87.84

96.48

94.92

90.84

83.28

115.68

156.24

南方(稻区)

 

64.32

94.92

136.32

166.44

231.24

312.48

 

 

 

 

——资料来源: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A.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B. 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D. 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查看答案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祖父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便去世了,由他爷爷一手抚养长大,祖父的爷爷非常重视教育。祖父从五六岁便入私数,到后来去日本留学。严厉的家教、长期的求学,使祖父从小便树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大志向。

留学回国后,学养深厚的祖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那时他的月工責是120块大洋,再往后,他担任北大教投,月工资涨到200块大洋,加上他在別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至少有250至300块大洋。按说,他的收入已经不低了,但因为他把自己エ资的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党的事业上,再加上经常慷慨帮助别人,以至于日子常常过得很紧张,后来,为了不让家里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祖父的エ资中拿出50块大洋,单独交给我的祖母,1927年4月28日,祖父英勇就义,年仅38岁,遠产仅有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向公众募集安葬欹项。

 

——摘编自李宏塔《祖父李大钊的“遗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大钊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紀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时代,正是和平主义成为社会思潮并大肆泛滥的时代。严重的恐战情绪与强烈的和平愿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深深地彩响着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使英国公众不希望再有战争,因此,面对纳粹徳国的崛起他们不能酝酿出真正备战所必需的心理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和平与安宁.这就是幕尼黑协定的締结不仅没有遭到人们的坚决抵制,反而引起群众欢呼的根本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和平主义的社会典论影响、制约了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从麦克唐纳、鲍德温到张伯伦历届内阁,都把避免战争、维持和平作为其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并把妥协与和解作为稳定欧洲局势,尤其是解决德国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不同的是,张伯伦时代的德国已锋芒毕露,而英国却实力渐衰,这就使他更醉心于通过和平方式调节冲突,不顾一切地要避免战争,乃至不惜放弃某些重要的战略地带和牺牲小国利益,以息事宁人,苟且偷安,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慕尼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如此致力于避战求和的动机,显然正是风靡于那个时代的和平主义思潮的产物

——摘编自崔瑞连《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伯伦推行的绥靖政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圣宗(983-1031在位)时期,太后与圣宗承景宗改革之劳进一步改革。由于战争和人口迁徙,辽境内有大片田地荒荒,严重影响辽的经济发展.统和十三年,辽圣宗“诏诸道置义仓。岁秋,社民随所获,户出仓,社司藩共目”;“年谷不登,发仓以贷”。统和十四年,“以南京道新定税太重,减之”,在局部地区对新税法又进行了调整。统和十五年,下诏“募民耕滦州荒地,免其租税十年”。在延边地区设置屯田成兵,储备谷米均常,对巩因边防,备战备荒,起了重大作用。证圣宗的改革巩国了辽朝的封建统治,发展了社会生产,使得辽朝的发展达到繁盛时期

——摘编自式玉环的《论辽圣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辽圣宗经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经济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