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文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偏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来同存异到维护准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外交实践?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原因: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解析】 (1)目的:概括材料“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文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知是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2)原因:概括材料“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可知,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概括材料“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可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影响: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作答,国际:如概括材料“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 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提高国际地位;概括材料“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可知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中日建交,也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国内:如概括材料“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可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括材料“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可知推动科技文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重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目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美国

近代德国

1775年,菜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依规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三 

 

 

 

 

 

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8000人,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这个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并决定将这个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度作了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这才提交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刘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帆船”相比,“汽轮”有何显著进步?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化的进步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表现。

 

 

查看答案

新华网曾经刊载文章《新世纪头十年,地球未按照美国愿望转》指出:“十年的经历至少说明一点,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表明

A. 美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世界经济全球化完成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

 

查看答案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下列各项,属于当时多极化趋势加强表现的是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C. 欧洲联盟成立

D. 马歇尔计划实施

 

查看答案

某校几名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资料: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恐怖主义肆虐全球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