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

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

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信息说明中国制瓷技术采用了西方艺术文化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与西方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民间生产技术,故B项错误;C中各基层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

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

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

D. 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查看答案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乘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查看答案

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1956年、1978年和1992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