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主要颂扬中世纪和远古,悼惜已成落花逝水的英雄时代,其风格舒展自由、凄切哀婉。据此可知,这一文学流派
A. 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发展
B. 与现实主义有许多相近之处
C. 是浪漫主义在英国的先驱
D. 对理性主义予以大胆的否定
《十二铜表法》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代“同态复仇”和“死刑”。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法律体系已经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B. 对生命权的尊重和执法的灵活性
C. 体现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精神
D. 是对贵族法律解释权的完全否定
下图是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这一作品
A. 表达中国基层民主逐渐扩大的主题
B. 反映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时的喜悦
C. 借农妇的形象宣传了新的国家文化
D. 受“双百”方针繁荣文艺事业的鼓舞
1917年4月,北京政府税务处规定,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并应量予维持。1928年l月,南京政府工商部规定,凡属行销国内至土布,所有50里内外常关税及附征之内地税并内地征收之税厘概予免征。这些规定
A. 加速了民族工业近代化进程
B. 表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C. 增强了国货土布市场竞争力
D. 旨在改善对外贸易不利境地
20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A. 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
B. 与洋务派的根本目的一致
C. 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错位
D. 与洋务思想存在渊源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的订立,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中外交涉的“方式”,这种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炮舰出条约,而条约代表胜者的意志,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而往往是中外交往应奉行怎样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反映出
A. 中外矛盾主要是基于条约权益
B. 弱国的对外交往缺乏主权意识
C. 中外交涉存在着文化观念竞争
D. 维护外交权益关键是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