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 儒家、道家、法家
B. 儒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儒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促进争鸣局面的出现
B. 使得土地逐渐私有化
C. 有利于维系分封体制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邹人。父寇相,五代后晋开运(944-946)年间为魏王记室参军。寇准晚年封莱国公,故人尊称为寇莱公。少时不修小节,颇爱飞鹰走狗,在太夫人的严厉管教下,“由是折节从学”,精通《春秋》三传。19岁,举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后徒大名府成安县。初入仕途寇准就显示出才干,在理政时,不苛取百姓,以恩信为办事的准则,深得民心。征纳赋役时,官府不需出符移,只在县衙门前公布乡里姓名,百性便主动按期交纳。不久,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又召试学士,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寇准是宋朝极言直谏的名臣。他奉诏言北方边事的利与害,直披肝胆,无所顾忌,深得宋太宗的赏识,被任为枢密院直学士。史书记载,寇准曾因奏事切直,太宗不愿听下去,很生气,起身要离开。寇准竟然拉着太宗的龙袍,请皇帝再坐下来,听其陈述。事情有了结.果,皇帝才得以退朝。寇准耿直,一些臣僚为之折服,但也开罪一些同僚。浮化四年,寇准被贬知青州,这是遭受不白之冤。但是大宗知道寇准对自己忠心耿.不可能有犯上的行径。因此,次年就召回寇准,拜为参知政事。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寇准成为一代名臣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寇准对北宋朝政发展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日军击退了驻缅英军,从而攻占了缅甸。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无疑是缅甸的西部邻国——印度。1944年3月8月,日本缅甸方面军发动英帕尔战役。日军企图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并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3月15日,日军主力第15、第31师强渡钦敦江投入进攻。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英帕尔战役。此役,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此时,中国远征军也在缅甸发起反攻。之后,日军再无能力进攻印度本土。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摘编自于江欣《论东南亚战场的战略转折——英帕尔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英帕尔战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取得英帕尔战役胜利的影响。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上表为17-19世纪中西方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