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是古非今
B. 中西结合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 封建经济有利于井田制实施
B. 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
C. “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
D.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
《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多
B. 铁犁、牛耕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吸收利用了佛教的思想精华
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出现了三教趋同的文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