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一期封面为《中国的新面貌》(如下图),描述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口可乐站在长城上,“新面貌”的寓意是
A.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
B. 摒弃左倾思想,停止阶级斗争为纲
C. 走向开放,迎接新的生活
D. 减少计划,建设市场经济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的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下图反映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是由于
A. 农业改造相对滞后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D. 城市经济改革推进
据《新中国60年》统计,一五计划期间,东北、陕西等地区的人均工业产量的增长率,高于近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京津、江浙地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丄业布局得到一定程度调整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大炼钢铁”
C. 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针对工商业的改造已经顺利完成
下图是根据赵徳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的。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下表是对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计量研究表(%),表中计量数值可以从侧面说明中国近代
时间 | 进口机制布 | 国产机制布 | 手工棉布 |
1840 | 0.46 | — | 99.54 |
1860 | 3.18 | — | 96.82 |
1894 | 13.36 | 0.79 | 85.5 |
1913 | 32.57 | 2.26 | 65.17 |
A. 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D. 进口机制布取代手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