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1)表现:经济职能增强;市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商品种类丰富。 (2)特点:工商业市镇充分发展;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辐射范围广。 因素: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明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政策的调整,加速人口增加和流动;交通便利。 【解析】 (1)根据材料“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各种货物皆有”可以从城市的功能、坊市制度的打破、服务性场所、商品种类等方面概括出答案。 (2)第一小问,材料“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表明工商业市镇充分发展,分布密集;材料“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反映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辐射范围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封建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经济政策的调整、人口的增多、交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 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 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维新派注重通过教育来推进社会改革。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明确规定把孔学、周秦诸子之学、宋明理学作为重要课程。严复认为国家培养精通科学的高等人才,必须选择那些“旧学根柢磬深,文才茂美”之人。这说明维新派

A. 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B. 本质上仍是封建地主

C. 主张用中学来改造西学

D. 重视民国精神的改造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查看答案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查看答案

汪靖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64.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