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民众艺术品味提升
B. 人文精神影响式微
C. 文化水平快速提高
D. 智者教育理念普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这些措施
A.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 打击了囤积物资的行为
C. 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
D. 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
B. 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
C. 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D. 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下表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据表可推知,当时
时间 | 公吨 | 银两 | 每吨银两 |
1913年 | 125303 | 9575886 | 76.42 |
1914年 | 121087 | 9279659 | 76.64 |
1915年 | 82818 | 8601684 | 103.86 |
1916年 | 94372 | 14011269 | 148.47 |
1917年 | 80276 | 12566977 | 156.55 |
1918年 | 92519 | 18130957 | 195.97 |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
A. 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B. 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
C. 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
D. 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
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A. 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
B. 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 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
D. 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
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A. 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 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
C. 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 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