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曾经,鸡毛换糖被作为“投机倒把”的典型加以禁止,直到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纷纷出动,可谓盛况空前。它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B.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C. 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
D.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与下列哪个口号的时代背景相一致
A. “打土豪,分田地”
B.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 “吃饱肚子为先”
D. “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 中共八大召开时
B. 三大改造完成时
C. 1954年宪法通过时
D. 改革开放开始时
漫画往往蕴含者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进项中对下图解读准确的是
A. 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B. 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D. 实业救国思想取得了重大成就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 内地通商口岸的进一步开放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