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1月,李大钊发文评价五四运动,称其“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这体现了五四运动
A. 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
B. 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
C. 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
D. 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A. 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 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 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 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A. 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 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 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 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贞观三年,唐太宗设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和本朝史。自此,国史“皆官撰而成于多人之手也”。梁启超对此评价说“官撰、合撰之史,其最大流弊,则在著者无责任心。这说明了
A. 官修史书缺乏可信度
B. 史学家缺乏求真的精神
C. 史书私修优于官撰
D. 官修史书的政治选择性
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表明小农经济
A. 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C. 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
D. 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