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 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 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 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 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的青铜短剑。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
A. 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
B. 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
C. 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下图为出图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 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
A. 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
B. 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
C. 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
D. 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
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A. 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 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 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
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农民耕种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