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赢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赢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

赢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

 

(1)措施:诛杀商鞅但不废其法,强化王权;对游说之士开禁,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对六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2)在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的前提下,诛杀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任贤用能,针对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在秦国发展历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 试题(1)根据材料“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得出措施一:诛杀商鞅但不废其法,强化王权;根据材料“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赢驷重用”得出措施二:对游说之士开禁,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根据材料“……东进攻魏……用司马错之策灭蜀……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大败楚军……”概括得出措施三:对六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2)根据材料“……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得出作用一:在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的前提下,诛杀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根据材料“……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出作用二、三:任贤用能,针对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在秦国发展历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贫农向贵族借贷时,贵族即在债务人的田地里树立一块石碑,上面载明借款数额,偿还日期,若到期农民无力偿还,其土地即转入贵族手中。……恩格斯曾说:“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以地租的形式交纳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若是债务的价值超过抵偿的土地,或者债务没有抵押的保证,债务人便须把自己的子女卖到海外去做奴隶,或债务人本身沦为奴隶。

——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那些因债务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段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普鲁塔克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没有像来库古那样,使一切人在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说:“很多贵族因为他取消债务而和他不睦,……因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者恢复以前的制度,或者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

——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1)材料一说明了雅典社会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什么问题?

(2)材料二表明梭伦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出现材料三这种结果与梭伦改革的哪一原则有关?平民为什么对梭伦不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臻于成熟的朝代。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宣统年间,科举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宋朝完善了此前的很多弊端,也确立了最佳的考试内容。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

宋政府又实行眷录法。规定眷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眷录,不准随意窜改文意或增减字句,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封弥。举人的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以备核查;眷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创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A.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B.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人变少

C. 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    D. 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最能说明商鞅变法

A. 确立了封建统治秩序

B. 增加了秦国争霸实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标志是(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B.《九十五条论纲》

C.德国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法国颁布《南特赦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