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
A. 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
C. 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
D. 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
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 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但无论是它的兴起或是影响都看到政治的影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2)材料二中英国改革运动的高潮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怎样?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 地点 | 创办者 | 企业名称 |
1866年 | ① | 方举赞、孙英德 | 发昌机器厂 |
1872年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沅) | ② |
1899年 | 江苏南通 | ③ | 大生纱厂 |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和主要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材料四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