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文献《尚书·禹贡》记载舜、禹之时中国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文献《尚书·禹贡》记载舜、禹之时中国人的“天下”大致范围是“东渐于海,西披于流沙”。《穆天子传》记载西周时期周穆王西游的最远之地是昆仑山以西的“西王母之邦”。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人的视野不仅扩大到了中亚、西亚和印度,甚至远达东地中海。东汉以后与南亚、中亚、日本的宗教、文化等民间交流也日渐频繁。唐宋海上陶瓷之路兴盛,与东南亚的联系紧密。元代蒙古帝国曾远征至中欧,并与罗马教廷建立过联系。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抵达东非,但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渐被“世界”观念所取代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

材料二  希腊人自古以来一直以爱琴海作为其繁衍生息的中心,到古风时代末,希腊人的殖民地已经星星点点遍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第一次和西亚的波斯及其属国有了直接的接触。这个希腊人的“世界”最东面包括印度,西面则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北面远达极北地区,南至非州南端。16世纪之前除了马可·波罗带回去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之外,西方人对东方的中国几乎一无所知。16世纪之后欧洲人的视野才扩大到了全世界。

——以上材料根据杨巨平《全球史概念的历史演进》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有何特点,说明“天下”观被“世界”观念所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探索世界的历程及其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在探索方向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中西长期隔绝的历史原因

 

 

(1)特点:①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②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③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④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⑤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⑥和平交往为主;⑦主动开放,积极探索;⑧未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 原因: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天朝上国观念破灭;②西学东渐,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③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④救亡图存思想影响,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2)①最初希腊人以爱琴海为活动中心,创造了灿烂的爱琴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②古风时代,随着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城邦林立,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地中海、黑海沿岸;③公元前5世纪后,通过希波战争,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到西亚,后来逐步扩展至欧亚非的广阔地带;④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环球航行,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西方人的探索扩展至全球。 (3)方向:中国人重视向西探索,西方人重视向东探索。 隔绝原因:①中亚、西亚奴隶制帝国的阻隔;②地理环境的限制;③知识、技术水平的制约;④农业经济形态的制约;⑤社会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东汉以后与南亚、中亚、日本的宗教、文化等民间交流也日渐频繁”、“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抵达东非,但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渐被“世界”观念所取代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即可概括出特点是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和平交往为主、主动开放,积极探索、未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等。 说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天下”观被“世界”观念所取代的原因主要和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西学东渐、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救亡图存思想影响等方面有关。 (2)过程及背景:根据材料“希腊人自古以来一直以爱琴海作为其繁衍生息的中心”、“到古风时代末,希腊人的殖民地已经星星点点遍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第一次和西亚的波斯及其属国有了直接的接触”、“16世纪之后欧洲人的视野才扩大到了全世界”即可概括出西方人探索世界的历程及其背景是初希腊人以爱琴海为活动中心,创造了灿烂的爱琴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风时代,随着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城邦林立,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地中海、黑海沿岸;公元前5世纪后,通过希波战争,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到西亚,后来逐步扩展至欧亚非的广阔地带;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环球航行,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西方人的探索扩展至全球。 (3)方向: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丝绸之路、郑和下洋及希腊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可知中西方探索的方向是中国人重视向西探索,西方人重视向东探索。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早期隔绝的历史原因是中亚、西亚奴隶制帝国的阻隔;地理环境的限制;知识、技术水平的制约;农业经济形态的制约;社会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苏联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中经互会占了74%,到1963年这一比值猛增到84%。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封锁政策

B. 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

C. 中国与苏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D. 经互会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下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 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查看答案

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查看答案

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 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

B. 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

C.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D. 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查看答案

图: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A.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