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B.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兰西民族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情感摆布”,以此来理解近代法国政体更替频繁的原因。这说明托克维尔
A. 认为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
B. 从法兰西民族特性来剖析历史
C. 认为民族特性是法国政体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
D. 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和角度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
A.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C. 提高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D. 缓和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 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B. 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