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
A.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
B. 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
C. “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
D. 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 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 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 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明末《沈氏农书》一书中记载: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大忙季节,地主一定要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长工群体力量壮大
C.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 明朝法律制度约束
唐朝赋税之事,归尚书省负责,开元之后,权移他官。设有转运使、盐铁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其目的在于
A. 增加政府税收
B. 完善中央官制机构
C. 削弱丞相权力
D. 增强统治阶级力量
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力。这一变化表明
A. 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C. 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 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什么事件,并指出这个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中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