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学者对中唐以后唐经济的相关研究(局部)。
相关记载 | 出处 |
“坊为要冲,地当贵里,亩凭二三十贯……夺其近市之门间,生其破家之怨仇。”“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起造含屋,侵占禁街。” | 《礼记正义序》 |
“宜平坊有官人夜归,有卖油者张帽耿桶,不避道。” | 《续玄怪录》 |
长安“一街辐辏,连倾两市,尽夜喧呼,灯大不绝”,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广州“蛮声喧夜市” | 《郑元注·礼记》 |
据此能够被认知的历史事实是,中唐以后
A. 城乡生活方式渐趋融和
B. 市场管理制度日趋规范
C. 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 坊市制度出现松动现象
高祖时,齐国辖临淄、胶东、胶西、济北、琅琊等七郡之多,而到景帝时,齐国的十二郡国中,仅存淄川、胶东、城阳三国。与此同时,高祖时有九个王国,十五个汉郡,而到昭帝时汉郡,已达八十七个,而王国仅十七个。这表明汉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众多
B. 皇帝权威在不断加强
C. 中央集权制度已日益完善
D. 门阀贵族势力的衰落
下表为学者对中国先秦至两汉思想的相关研究(局部)。
具体内容 | 出处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奉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诗经小雅北山》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 《论语季氏》 |
“定于一。” | 《孟子梁忠王上》 |
“天下为一,诸候为臣。” | 《荀子儒效》 |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董仲舒《天人三策》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D. “统一”是儒家政治伦理的理想和追求
《左传·昭公七年》云:“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与此相应,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原则下,当时的政权机构也就形成了王室、公室、卿大夫的家室的三级制形式。这反映了当时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B.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C. 宗法制是分封制内在依据
D. 宗法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从青年时起,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时代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部搜罗来进行研究,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祖冲之把《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祖冲之对权贵势力的攻击丝毫没有惧色。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他说:“旧的历法不精确,难道还应当永远用下去,永远不许改革?谁要说《大明历》不好,应当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有证据,我愿受过。”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在数学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款、张衡、刘徽、刘洪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祖冲之算出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祖冲之还给出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
——摘编自《祖冲之》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摘编自《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缔结军事同盟与战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