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 摘录 条约关系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

摘录

条约关系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

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

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

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一)论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阐述:晚清时期,美国或直接出兵(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假意从中调停(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或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都是为了扩大在华政治、经济特权,满足本国资产阶级获得原料产地、商品、资本输出市场的需要。辛亥革命后,美国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制造“非袁世凯不可”的舆论,随后率先承认袁政府,趁机索取新的利权。袁世凯死后,为了抵制日本的扩张,美国支持直系军阀吴佩孚。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节节胜利,蒋介石不断排斥异己、强化自身权力,美国转而扶植蒋介石,正式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向中国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发表《开罗宣言》,投放原子弹等,加速抗战胜利进程。二战后,为了在与苏的争霸中占据优势,美国长期奉行“扶蒋反共”政策,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干涉台湾问题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在国际机构中合法席位的恢复。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现象凸显,并深陷越战泥潭,在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一方面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这增进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又试图对中国的发展势头加以遏制,防止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 (本示例罗列了近现代各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表现,学生仅需从其中两个或以上阶段展开论述即可。本则示例内容加以采撷,亦可以支撑“美国长期奉行‘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历史上中美两国既有对立,又有合作”等论题) (二)论题: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近现代中国由“不平等的屈辱外交”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阐述:近代前期,晚清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近代外交观念和世界意识严重缺乏,尽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局面,但已经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中国在一场场侵略战争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换取列强的支持;袁世凯、张作霖、吴佩孚等北洋军阀,先后充当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在列强的支持下专制独裁、割据混战。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汪精卫等新军阀得到列强支持,抗战期间,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亲日伪政权;蒋介石在战后与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使美国获得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出席一系列国际会议,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首先拟定论题,如: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各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如“条约关系”对应的即是晚清时期,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政治、经济特权,满足本国资产阶级获得原料产地、商品、资本输出市场的需要,或直接出兵,或假意从中调停,或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战时盟友”对应的是抗战时期,美国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向中国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发表《开罗宣言》,投放原子弹等,加速抗战的胜利进程。“好事多磨”对应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防止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另外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也可以从国家实力方面拟订论题,如: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近现代中国由“不平等的屈辱外交”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然后结合近现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即可。注意:论题一定要明确,阐述至少使用两则史实,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卖盐史的前中期,官府多直接运销食盐,称“榷卖”,易造成强行配卖、非产盐区供应不足等问题。北宋庆历末年,试点并推广盐钞法:于三司之下设榷货务,接受商人现钱,并发给支付凭据,即“盐钞”(由监管严密、独立庞大的套色印刷作坊印制,靡费万数),再由客商前往产地凭钞取盐,辗转运销。贩盐钞客的利润率高达80%——110%,一时间“商贾驰走,亿万之钱辐凑而至”。批评之声随之而来,官员杨时指出变法以来,(盐课)尽归之朝廷,则本路诸色支费皆出横敛”。

材料二  建国初,财政部盐务总局对盐产和盐税进行统一管理,盐业公司负责运销经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1952年中央决定将盐务总局成建制地划归轻工业部领导,1954年将盐业公司并入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对民用、工业用盐的产、运、销、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材料三  1987年,为贯彻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轻工业部进行结构改革:撤销盐务总局,其行政管理职能大部分移交其他有关综合部门;将盐业总公司改为经营、开发、服务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经理对公司业务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由盐业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盐业协会,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改革后,盐业管理机构趋于稳定,连续5年“产不敷销”的局面得到扭转。

——摘编自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创行盐钞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榷卖”相比,三大改造时期的盐业管理制度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7年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临时试用协议书》。美日贸易战、美欧农产品战持续不断,这说明

A. 关贸总协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 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D. 关贸总协定受到美国的控制

 

查看答案

1930年,胡佛政府成立失业救济局,实行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缓解就业压力。这些措施说明

A. 胡佛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 胡佛试图以控制生产缓解经济危机

C. 新政使得全国经济一片繁荣景象

D. 胡佛开始对经济实行一定的干预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傅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B. 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

C. 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D. 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约1560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据此,伊比利亚国家衰落是由于

A. 政府未及时进行圈地运动

B. 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

C. 未能完成民族国家的统一

D. 社会统治阶级对于商业的不重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