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1)原因:贫富分化严重(没有解决民生问题)。 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经济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关系:继承和发展。 (3)思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4)追求: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 【解析】 (1)根据材料“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欧洲仍然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贫富分化严重。为解决中国出现的贫富分化问题,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 (2)经济和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毛泽东的主张是:经济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根据材料“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可知孙中山和毛泽东主张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可知邓小平主张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三位伟人的共同目标是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平等和发展生产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以李斯《仓颉篇》,赵高《爱历篇》,胡毋敬《博学篇》,所谓三仓为字书,即以此三人编写的字体,为标准小篆用字,小篆在秦国是正体,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诏书、及纪念性质的刻石等,正式庄严场合的使用字体,都为小篆撰写。秦时,书同文,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标准化。

——互联网百度文库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凯末尔曾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1)结合所学,简述秦统一文字的目的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此处的“继承”是指

A. 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源泉

C. 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D. 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查看答案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言论能反映其“中庸”思想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是在

A. 阿卡德米学园时期    B. 阿塔尔尼亚城时期

C. 宫廷教师时期    D. 吕克昂学园时期

 

查看答案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下列属于他们思想共同点的有

①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②重视教育,因材施教

③崇尚民主,追求公平

④追求道德,遵循法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