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 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 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 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

D. 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C 【解析】试题根据材料“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可知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C正确;材料中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排除A;“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未体现重视商业的发展,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阶级结构的剧变,排除D。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查看答案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A. 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    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查看答案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查看答案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