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反映当时中国
年份 | 总值(1000海关两) | 鸦片 | 棉纱 | 谷物面粉 | 糖 | 烟草 | 煤 | 煤油 | 机器 | 铁路材料车辆 | 其他 |
1870 | 63693 | 43.0 | 3.0 | 0.04 | 0.1 | - | 0.09 | - | - | - | 53.77 |
1890 | 127093 | 19.5 | 15.3 | 9.6 | 0.9 | - | 1.6 | 3.2 | 0.3 | - | 49.6 |
1910 | 562965 | 12.0 | 13.6 | 7.7 | 4.8 | 2.0 | 1.8 | 4.7 | 1.5 | 3.8 | 48.1 |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日趋占主导地位
D. 民众生活被国际环境所左右
余英时认为,明清儒家的政治社会思想产生了一种新倾向,而这一倾向则对晚清儒家接受西方观念发挥了暗示的作用。据此可以推知
A. 明清儒家政治社会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B. 明清儒家思想背离了传统的孔孟之道
C. 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与西方观念一致
D. 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暗含时代的进步因素
《续资治通鉴》记载,(宋代)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为此记恨在心,闹得不可开交。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婚姻观念
B. 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C. 士大夫婚姻观念彻底转变
D. 理学失去官方地位
有学者指出,若论三省之来历,就官职名义言,原本都是内廷官,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长官,和以前性质完全不同。对此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 提升行政效能是变化的根本原因
C. 官僚体制已经发展完善
D. 体现了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趋势
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由此可推知
A. 贵族政治已经终结
B. 封建土地所有制完全建立
C. 平民利益成为子产执政的出发点
D. 子产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订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