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谈话,其要点如下。据此判断,该谈话
A. 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 回答了束缚思想的认识问题
C. 实现了社会各方面拨乱反正
D. 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曾说:“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把我们的战线开展到几千里路的地方去。”这一论断说明
A. 经济工作是革命战争的物质基础
B. 发展军事是打破“围剿”的必由之路
C. 中共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壮大红军争取反围剿胜利的迫切性
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先生的辩论时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拿它来做工具,用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救亡问题。由此可知,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
A. 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倾向
B. 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
C. 尚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只适合解决具体问题
有学者说,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能深入中国社会底层,皇权思想也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后来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
A. 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B.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C. 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D. 继续宣扬维新思想
梁启超在第一册《时务报》发表文章,开篇写道:“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他这么写的目的是
A. 以公理论证维新变法的正当性
B. 呼吁民众应努力争取自身权利
C. 强调人类必须顺应并尊重自然
D. 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书出风行一时……其‘师夷人之长技.坚船利炮’等说,实自是而起。”由此可知,该“书”
A. 主张对政治体制做出变革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风气
C. 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关注
D. 在当时得到了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