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把《圣经》译成英语,排斥任何因素对个人信仰自由的干涉,捷克宗教改革家胡司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作礼拜,他对《圣经》的捷克文文本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校订。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 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B. 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C. 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D. 已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首先就是“把几个世纪曲解了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光传给世人”。这说明他
A. 着眼现世生活的幸福
B. 意在复兴古典文化
C. 拯救了人类信仰危机
D. 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 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 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C.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D. 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据统计,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之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共有50个,而在此之后到1972年底,不到8年的时间内,就有43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中国
A. 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B. 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 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
D. 核武器研制成功提升国际威望
下面是新中国时期教育大事年表(部分)这些文件的通过
时间 | 文件 | 内容摘要 |
1985年 | 《关于教师节的决定》 | 设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
1986年 | 《义务教育法》 |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
1993年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在住房和社会福利待遇上优待教师 |
2006年 | 《义务教育法》修订版 |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 |
A. 为新时期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B. 推动了新时期教育体系的形成
C. 有利于促进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D. 使社会上形成了尊师重教风气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新中国的教育应
A. 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C. 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觉悟
D. 突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