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最杰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 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B.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C. 国家控制土地所有权
D.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劳动义务制
近代某歌词中写到:“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此歌词意在
A. 提倡裹足
B. 推行断发
C. 废止缠足
D. 婚姻自主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
A. 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B.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
C.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D.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
李鸿章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指出:“若我果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据此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力主推广
A. 教育之法
B. 治国法律
C. 经商之法
D. 制造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