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束牟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

 

(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完成中央集权);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列强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1)内在动力:根据材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可知,其内在动力是建立高效行政机器;根据材料“寻找黄金的期盼”可知,其内在动力是对黄金的渴求;根据材料“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可知,其内在动力是热衷传播天主教;根据材料“地球是圆的”可知,其内在动力是科技的进步。影响:紧扣整体史观的角度,可以从全球关联和世界市场来分析其影响。即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条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物质基础、技术手段和各洲关联等角度来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即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从材料“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可知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成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土》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指出该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并分析其实行的目的。

 

 

查看答案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 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 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 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在苦苦挣扎了近四个月之后,有着101年历史的美国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还是在本月走上了破产之路。破产前的CIT集团资产总额超过700亿美元,由此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五大企业破产案。由此,我们联想到19291933年发生的那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 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 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最杰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 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B.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C. 国家控制土地所有权

D.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