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赦的诏令,也必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拥有了最高决策权
C. 加强了专制皇权
D. 对君权有一定节制
唐代实行系统完备的御史、谏官比翼制度,“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纠察以绳百僚,故君有过举则谏官奏牍,臣有违法则御史封章。……因御史而置两台,专以纠臣僚之邪佞;因大夫而有谏者,专以审人主之愆谬”。以上材料说明
A. 谏官比御史位高权重
B. 谏官的设置使皇权的随意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C. 谏官与御史相互制约
D. 谏官系统是唐朝特有的制度
宋代的程颐说:“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程颐强调家国同构
B. 血缘亲疏和宗支脉络形成宗法制下尊卑有等的层级关系
C. “孝”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D. 传统政治伦理价值观在宗族血缘观念上形成
前人对郡县制有精辟的论述:“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守县令任用的是有才能的人
B. 郡县制以血缘宗族为基础
C.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郡守县令有任期
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 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
C. 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 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么的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美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两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