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A. 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 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 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 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C 【解析】 材料内容大致意思是指里巷中小孩子调皮顽劣,难于管教,家长视为苦事,于是只好给他钱,叫他与大伙儿坐在一起(一般是在茶馆里),去听人说评书、讲古话。而当时的说书内容,常常涉及三国故事。当小儿们闻听刘备(161—232,字玄德)战败,便皱眉且悲伤涕泣;听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战败,即欢唱快活。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曹操是奸臣、枭雄的代表,因此才出现材料中听到曹操打败而欢唱快活的现象,这说明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在百姓认知中《三国演义》人物的形象,说明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无法得出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间百姓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而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无法得出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民间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与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

内容

刻石名称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泰山刻石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之罘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会稽刻石

 

 

据表可知,秦朝

A.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 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 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 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 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查看答案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统治者极为关注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明一统志》卷首《图叙》称元朝“内立中书一,以领腹里诸;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文书往来亦用对等的“咨文”,均反映了两者“平等”的一面,这种特点是其他朝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区关系所不具备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的原因及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之处?从中你会得出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在1800年的时间里,向中国学习,追赶中国,羡慕中国是世界的一个梦。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种之灾。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的一个梦。为实现这个梦,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梦的基础牢撑起来。

解读材料,提取一个有关“中国梦”的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化突围是一个走出文化困境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向西方进行文化选择以及实现传统文化近现代转型的过程。“千年湘学史,近代最辉煌”,近代湘学的发展是对湘学传统的传承和中国近代时局变化的回应。一大批湘学人物艰难求索,以寻求中国近代化突围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经世致用是湘学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反对空谈道德心性,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实事实功之学。近代湘学的辉煌是以魏源作为开端的。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作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坚力量,鸦片战争之后,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魏源在相关论述中增加了有关夷情夷事的内容,经世致用思想由封闭走向开放,开始挑战华夷观念。另一方面,魏源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当外国商品挟着坚船利炮之威涌人中国、大量白银流走之时,魏源的经济思想由战前“重本抑末”观念发展为“本末并重”“缓本急标”观念。从魏源开始,一大批湘学人物进行创新与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开启与突国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也是湘学精神的精髓.湘学自孕育开始,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就已经产生,“忠君”是一直贯穿在传统湘学发展过程中的红线。湘学发展到“千年之奇变”的近代,作为湘学核心价值取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内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从传统湘学的“忠君爱国”观念转向近代湘学的“爱国图强”精神。魏源提出“师夷制夷”以图“富国强兵”之后,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匡互生……一次又一次掀起近代湘学史上爱国图强运动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近代湘学的辉煌。时至今日,湘学精神早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梦”民族复兴道路上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力量之源。

——以上材料选自《魏源与湘学演进:中国近代化的开启与突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湘学精神的内涵。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湘学人物如何践行湘学精神的?

(3)你从湘学人物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