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1958年8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的经济措施并评价“二五”计划。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特点: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 (2)规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如回答“一五计划”也可酌情给分) (3)措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二五”计划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另一方面违背了经济稳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 (4)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根据表格中企业名称“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通久源轧花厂”“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夑昌火柴公司”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基本上属于轻工业类型;从表格中企业分布的地点“广东南海”“宁波”“广州”“上海”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从表格中的资本(1万、7万、5万、15万、5万元)、雇工(700人、10人、400人、800人)、所用机器或产量可以看出,投资相对较少,实力相对较弱。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选择了工业化两条道路中的第二条: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陈云同志所说的三条道路中的先重后轻,也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一五”计划。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受到左的错误影响)以及材料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可得,当时我国才去的具体经济措施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五计划中的具体经济措施提出的口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可知,人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可知,在“二五”计划过程中受到左的错误的指导,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指定的系列经济指标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但没有发展经济,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们的积极性、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4)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 ,充分理解区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

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

 

查看答案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查看答案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其目的是

A.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B. 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促进多种所有制发展

 

查看答案

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上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