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1980年废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
A. 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B. 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
C. 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D. 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自1950年1月始,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 一届人大的的召开
C. 《共同纲领》的颁布
D. 1954年宪法的颁布
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
A. 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B. 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 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D. 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农业劳动模范山东省代表吕鸿宾回忆了悲痛的历史和解放后当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的情况,说:“(这次)庄里选到乡里,乡里选到县里,县里选到省里,省里选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该怎样高兴。这体现了
A. 直接民主原则
B. 人民民主原则
C. 民主集中原则
D. 民主监督原则
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这表明
类别 | 政府 | 民主党派 | 团体 | 驻区机关 | 工人 | 文教卫生 | 私营工商业 | 少数民族 | 宗教 | 街道居民 |
人数 | 9 | 6 | 4 | 8 | 53 | 24 | 13 | 13 | 4 | 42 |
比例 | 5.11% | 3.41% | 2.27% | 4.55% | 11% | 64% | 7.39% | 7.39% | 2.27% | 86% |
A. 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
B.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
C. 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D. 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