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
B.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C.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
D.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 该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 该国成为世界工厂
D. 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与其主张最相似的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 B. 启蒙运动的深入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选举制度的改革
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
A. 维护法律权威
B. 保障人民的权益
C. 保护私有财产
D. 限制权力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