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在《君主论》一书中他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早于他一千七百多年的中国思想家韩非也主张构建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 马基雅维利深受韩非思想的影响
C. 他们都反映时代的政治要求
D. 他们的主张都遭到了统治者的否定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 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
D.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状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主要是因为
A.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需要
B. 机器生产需要太量劳动力
C.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D. 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 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 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棉花的需求引起棉花价格上涨,这使得国内植棉纺纱或购棉纺纱无利可图,不如买外国价格低廉的棉纱来织布合算,在19世纪70年代初棉纱的进口年均只有5万担,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上升到17万担左右。对此,合理的认识是
A. 进口棉纱质量远远优于国产棉纱
B.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经济结构改变
C. 民族工业所需原料主要依靠进口
D. 甲午战争结果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
A. 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
B.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D. 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