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 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 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1988年,山东农民褚延泽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过年时,他高兴地贴出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春联反映了
A. 农村互助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促进了粮食的增产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
观察《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我们可以看出
收入 | 农村(家庭收入) | 17.6% |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 8.0% | |
消费水平 | 农村 | 8.9% |
城镇 | 4.5%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农村发展水平长期相对滞后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下列各项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实现了土地所有制根本性变革的是
①1952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④
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 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
C.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 阻碍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