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 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 没有进步作用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这两次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 受绥靖政策的影响
B. 法西斯军队发动突然袭击
C. 直接决定了法西斯同盟失败的命运
D. 法西斯国家撕毁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
斯大林说:“这次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不同:无论谁占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对这句话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①二战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②二战后美苏推行各自的社会制度
③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④二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广创造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55年12月2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给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信中表示:“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当然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我极为重视的一种趋势”,“美国准备对任何旨在进一步加强欧洲一体化的有益建议表示欢迎”。美国的这一表态
A. 对欧共同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B. 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C. 有利于推进德国统一进程
D. 忽视了苏联对欧洲一体化的敌视
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不到20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
A. 《凡尔赛和约》
B. 《洛迦诺公约》
C. 《非战公约》
D. 《波茨坦公告》
民国八义高以下三则材料都记述了民国八年发生的事件。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绝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致因一时之激动,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政府其深思之。
——《申报》时评
材料二 《大阪朝日新闻》报道:
5月6日;“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
5月7日:用大号字体突出标题“学生义和团”。
5月7日:“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
材料三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七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民国八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判断的依据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