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D 【解析】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第三世界国家强劲的生命力及联合国大会中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参与,这都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民主化进程,故D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并未发生质变,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联邦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C. 中苏关系正常化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查看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这

A. 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秘密

B. 明确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作用

C.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D.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 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 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D. 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关于“对人私犯”的制裁,《十二表法》规定严重伤害保留同态复仇,较轻伤害支付固定罚金。但到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 法律体系的形成

B. 社会文明的进步

C. 人文主义的传播

D. 阶级矛盾的缓和

 

查看答案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 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 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C. 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D. 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