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9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
——《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
材料二 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分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
——《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
材料三 1906年6月,编制馆在载泽的主持下拟定改革方案:“一、宜仿责任内阁之制,以求中央行政之统一。二、宜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使一国机关运动灵通。三、内外各主要衙门,皆宜设辅佐官,而中央各部主任官之事权尤当统一。四、中央各官宜酌量增置、裁撤、归并。”其中,归并工商二部为工商部;更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海军二部。
——《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并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的原因。
19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显著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等长期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滞胀”持续时间长达10年,供给学派应运而生,并盛行于80年代,它强调
A. 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过多干预经济
B. 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政府预算赤字
C. 供给应适应需求,重点是扩大需求
D. 减少税收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 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 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 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 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近现代很多学者认为“孔门论学,主要在人心,归本于人之性情”“人道本于人心,而人心始于人情,自然可言五伦皆本于情。五伦如此,五常之德亦如此”。这说明孔子创立的儒学
A. 旨在探究人之性情
B. 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
C. 具有浓厚的思辨性
D. 注重讲求人的政治事功
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姓名 | 任职情况 | 职衔、功名 |
盛宣怀 | 1885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 | 曾任津海关道监督 |
张翼 | 1892年接任开平旷务局总办 | 候补道员衔 |
杨宗翰 | 1891年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 | 翰林院编修 |
袁大化 | 1890年继任漠河金矿总办 | 候补知府 |
郑观应 | 1880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 候选郎中 |
——(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整理)
A. 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B. 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
C. 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D. 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