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 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
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曾出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说,晋省“无业贫民,专以佣工度日”。这反映了当地
A. 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土地政策导致农民贫困
C. 劳动力流失经济落后
D. 民众迫于现实外出做工
明代有的徽商经营商业致富,但仍然要“治甫田以待岁,凿洿池以待网罟,灌园以待瓜蔬,腊饔飧,不外索而足。”材料主要说明有的徽商
A. 有自给自足的观念
B. 积极开发农村市场
C. 以农业为发展基础
D. 改变了旧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D.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