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并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 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 ||
中国 | 西欧 | 中国 | 西欧 | |
1500年 | 25 | 17.9 | 600 | 774 |
1600年 | 29.2 | 19.9 | 600 | 894 |
1820年 | 32.9 | 23.6 | 600 | 1232 |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
1978年第1版 |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
1996年第3版 |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
2012年第6版 |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
A. 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D.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据统计,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据此可以推出
A. 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C. 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D. 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
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C.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D.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A. 调整国民经济
B.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 深化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