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的词汇,名目繁多,如孙中山的“一次革命”“武昌之役”等。1930年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是
A. 孙中山的大力提倡
B. 纪念宣传的制度化
C. 社会习俗的规范化
D. 国民大革命的推动
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
A. 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 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
C. 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 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最能体现
A. 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
C. 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
D. 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恰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
A. 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 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C. 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旨在引导
A. 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 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
C. 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
D. 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