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他们还在梦想用试验的办法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施舍……所以,他们就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马克思意在强调
A. 资产阶级的残暴性
B. 阶级调和的必要性
C. 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的阶段性
直到18世纪初,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乔治一世有权更换大臣、赐给称号和年金,乔治三世也保有个人选择大臣权。由此推知
A. 当时的英国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英国代议制的建立加速封建势力瓦解
C. 国王是当时英国政治制度的枚力中心
D.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十二铜表法》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由此规定
A. 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确立
B. 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C.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 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应
《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
B. 使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C. 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D. 成功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下表是对1944年抗日战争中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正面战场 | 像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国民党损失兵力约五六十万人,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使6000万人民沦于日寇铁蹄之下 |
敌后战场 | 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共作战两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获日伪军3万余人 |
A. 不同的立场记载的史实有出入
B. 抗战路线的不同影响了战局
C. 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了战争策略
D. 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1912年孙中山曾说:“满洲专制政府倒矣,以中国史例征之,大可以本族专制政府代之;而乃不一然,帝王思想不谋而绝迹于天下,意见虽偶有参差,而无不同向于共和。”这说明
A. 民族主义是清朝灭亡的根源
B. 狭隘的民族情绪影响巨大
C.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
D. 民主共和成为了社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