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民的农产品要先出售,取得货币来交租,剩余货币用于购买铁用具、食盐等资料。农业中的商品生产逐步发展,城郊园圃业、林业、牧业、渔业商品化的程度较高,农业领域的商品生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由于抑商政策和土贡政策的冲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只能依附于小农经济和地主田庄经济,难以独立发展,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依然主要通过非市场途径分配,即缴纳租赋和留作自用。市场需求对农业商品化影响不大。农业依旧是传统农业,政府发展农业的目标是增产,农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也是增产。
——摘编自郑林《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在英国改造农业方面得到了典型表现。自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对商品粮的巨大需求。乔治三世在位时期(1760-1820年)国会颁布圈地法令3000个以上,英国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基本确立,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层。农业的资本主义化,鼓励了农业投资,为技术革命和机器的应用扫清了障碍。播种机、打谷机和收割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成立了农业委员会、皇家农业协会等。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英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时把生产的各个阶段放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发展中国家往往进行劳动密集型阶段的生产,发达国家主要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的生产。这反映了
A. 国际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B.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更具有依存性
C. 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D. 全球化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马克思说:“他们还在梦想用试验的办法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施舍……所以,他们就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马克思意在强调
A. 资产阶级的残暴性
B. 阶级调和的必要性
C. 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的阶段性
直到18世纪初,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乔治一世有权更换大臣、赐给称号和年金,乔治三世也保有个人选择大臣权。由此推知
A. 当时的英国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英国代议制的建立加速封建势力瓦解
C. 国王是当时英国政治制度的枚力中心
D.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十二铜表法》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由此规定
A. 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确立
B. 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C.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 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应
《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
B. 使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C. 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D. 成功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