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C. 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D. 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D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雅尔塔体制对于维持战后长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呼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制表明美苏两国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丧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但并不是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布哈林(1888—1938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对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逐渐产生分歧。布哈林反对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而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布哈林提出:“轻工业的周转较快,可以利用其资本来从事重工业的建设。”他指责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是以预算的极端紧张、削减消费等为代价的,认为基本建设投资过大、过快,将使各方面的“商品荒”更加严重。布哈林强调“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将通过市场关系,通过竞争,排挤自己的竞争者即私人资本”。1923-1927年,布哈林的部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得以实践,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且开始了一工业化建设。但是“在20年代末却被拒绝了”。

——摘编自范玉传《布哈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17年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主题为“联合国维持和平改革、执行和后续行动”的高级别会议。会议引起联合国会员国高度重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会并讲话。他说,每天维和人员都在为建立持久和平创造条件,维和行动仍然是一个“成本效益极高”的工具,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古特雷斯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政治的首要地位,以使维和行动的部署对外交努力提供积极支持,而不是将其替代;第二,维和行动的装备应当得到适当保障;第三,维和行动应当维护联合国的价值观;第四,必须与非盟和欧盟等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构建这种伙伴关系并在各方支持下,联合国就一定能够使维和行动适应新旧挑战,使其变得更加有效和具有成本效益。”

——据新华社《安理会商讨联合国维和改革的执行和后续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改革”设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设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

材料二  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到达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设立了“居养院”。

——摘编自卜正民《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围绕欧洲历史上的“国家观念”,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民的农产品要先出售,取得货币来交租,剩余货币用于购买铁用具、食盐等资料。农业中的商品生产逐步发展,城郊园圃业、林业、牧业、渔业商品化的程度较高,农业领域的商品生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由于抑商政策和土贡政策的冲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只能依附于小农经济和地主田庄经济,难以独立发展,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依然主要通过非市场途径分配,即缴纳租赋和留作自用。市场需求对农业商品化影响不大。农业依旧是传统农业,政府发展农业的目标是增产,农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也是增产。

——摘编自郑林《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在英国改造农业方面得到了典型表现。自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对商品粮的巨大需求。乔治三世在位时期(1760-1820年)国会颁布圈地法令3000个以上,英国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基本确立,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层。农业的资本主义化,鼓励了农业投资,为技术革命和机器的应用扫清了障碍。播种机、打谷机和收割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成立了农业委员会、皇家农业协会等。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英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