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A. 服饰近代化潮流
B.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C. 贫富分化严重
D. 青年人生活观念的差异
美国学者杜威曾说:“你无法想象未签署《巴黎和约》对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说是属于公众舆论的胜利,也可说归功于这些男女学生的推动,当中国能独力做到这类的事情时,美国实在应该感到羞愧。”这表明杜威认识到
A. 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是迫于社会舆论
B.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公理战胜了强权
D. 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李贽曾经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但晚年又说:“我老,又信儒教,复笛须,是宜吃(荤)”。这表明李贽
A. 不认同孔子的主张,但信仰理学
B. 晚年对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幡然悔悟
C. 认为人的信仰应该应时而变
D. 并没有跳出儒家藩篱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表明明清时期
A. 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
B. 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的改变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
D. 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 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 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 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 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
20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发掘出二里岗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大都确信夏代的存在。但1990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一次夏文化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否认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 考古成果不足以证明历史事实
B. 学术论争影响历史事实的判断
C. 文化认同影响历史证据的运用
D. 文献资料缺失无法还原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