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 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 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 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B.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C. 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 D. 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铁器和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