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针锋相对,提出的主张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工商皆本
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种做法
A. 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 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 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 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
A. 户籍制度源远流长
B. 抑商政策始于春秋
C.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 商人社会地位下降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