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
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纽约
下列选项属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后果的是
①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客观上有利于亚非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使亚非拉国家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造成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全依靠殖民掠夺
C.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