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作者所评论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同一年,战后两极对峙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下列发生在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若干事件,属于“同一年”的是
①成立经互会
②建立北约组织
③始建柏林墙
④东、西德分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下边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
A.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
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C.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美国新政期间,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时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这些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 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B.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 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
D. 提供直接救济,稳护社会秩序
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
C.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 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汉斯·科恩在《历史评价》中说:“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据此推知,作者所说的“失败的基础”指的是
A. 德意志统一以后确定为联邦制国家
B. 帝国宪法确立了立国基本原则
C. 政府实施行政控制的中央统制经济
D. 德国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