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
在一九三七年世界上引人关注的国家是中国,他们与日本在陆、海、空并战,而日本是自机器时代以来总是征服他国的唯一的非白种人民族。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要知道,在一九三七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改编自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及《时代》周刊(1938.1.3)
材料二 在这一斗争的编年史上,将记录下这样的一笔:只有六年来的抗日战争才使西方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站立在平等的舞台上。
——摘自《时代》周刊(1943.7.12)
材料三
斯大林 |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时避免两线作战。 |
罗斯福 | 假如中国被打垮,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地方作战,他们即可打下澳洲、印度。 |
丘吉尔 |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
(1)归纳指出材料一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观点,扼要说明“在一九三七年世界上引人关注的国家是中国”的理由。写出材料中“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的对应事件,简述“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的含义。
(2)材料二说“西方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站立在平等的舞台上”。列举1942至1945年间至少3个典型的事例论证材料二中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和鸦片战争以后,是中国两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若干个重要阶段
① | 1861—1895年 | 自强运动 |
② | 1898—1912年 | 政治改造和革命 |
③ | 1917—1923年 | 思想革命 |
④ | 1949年 | 中国共产党掌权 |
——改编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提供的文明史包涵的三个角度,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三个阶段所对应的重大事件,并简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权”的重大政治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预见”地说:“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这种责任的方法。”下列能充分验证这一“预见”的事实是
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 世界多极化格局业已形成
C.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
D. 中国提出“全球治理”方案
某同学把二战后4个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这4个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标识,其中与“特点”②对应的是
①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②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③ |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
④ | 灵活性、开放性、相互尊重、自觉自愿、没有法律义务 |
A.
B.
C.
D.
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作者所评论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同一年,战后两极对峙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下列发生在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若干事件,属于“同一年”的是
①成立经互会
②建立北约组织
③始建柏林墙
④东、西德分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